劳动合同、劳务合同与雇佣合同有什么区别?签错了要负法律责任!

2024-07-11

      在现代社会,劳动关系是维系社会经济运转的重要纽带。然而,在劳动关系中,劳动合同、劳务合同与雇佣合同是三种常见的合同形式,它们虽然都与劳动相关,但在性质、目的、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

性质与目的不同


劳动合同


       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用工合同。其性质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,确保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,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。劳动合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劳动,使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,并享受用人单位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。


劳务合同


       劳务合同则属于民事关系的一种,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劳务提供与接受所达成的协议。劳务合同的性质更侧重于经济关系的建立,即一方提供劳务,另一方支付报酬,双方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临时性、短期性的劳务需求。


雇佣合同


      雇佣合同,又称雇佣契约,是雇员向雇主提供劳动力以从事某种工作,由雇主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协议。雇佣合同的目的在于直接提供劳务,雇员只要提供了劳务就有权获得报酬。


10.png


法律适用程度不同


劳动合同


      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调整,属于社会法的范畴。国家对劳动合同的干预程度较高,对合同的订立程序、用人单位的义务、工作条件、劳动保护、最低工资、合同的解除等都作了特别规定,主要侧重于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。


劳务合同


      劳务合同则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,属于私法范畴。在劳务合同中,国家干预程度较小,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主要通过合同自行约定,法律予以平等保护。


雇佣合同


      雇佣合同虽然也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,但相对于劳务合同,其稳定性较差,且国家对其的干预程度也较低。雇佣合同中雇员与雇主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,但法律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像劳动合同那样详尽的规定。


主体关系与报酬支付不同


劳动合同


      在劳动合同中,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,行政上隶属于用人单位。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,但须遵守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等强制性规定。


劳务合同


      劳务合同的主体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,仅体现经济关系。劳务报酬根据劳务市场价格确定,由双方当事人约定,国家无强制性规定,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。


雇佣合同


    雇佣合同中雇员与雇主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,但稳定性较差。雇主一般按星期、按月按时向雇员支付报酬,该报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格。


主体关系与报酬支付不同


劳动合同


    在劳动合同中,若因劳动者的过错导致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,用人单位通常是责任主体。因劳动合同产生的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,未经仲裁不得诉讼。


劳务合同


      劳务关系中,通常由提供劳务的一方独立承担法律责任。劳务合同属民事合同的一种,如因此发生纠纷,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,可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。


雇佣合同


      雇佣合同:雇佣合同中,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或遭受人身损害的,雇主通常需承担赔偿责任。但如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,应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

      劳动合同、劳务合同与雇佣合同虽然都与劳动相关,但在性质、目的、法律适用、主体关系、报酬支付、法律责任及纠纷解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

     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三种合同形式,维护自身权益,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。